社會 關懷

花點時間思考…

個人層面

我如何能夠透過我的工作對社會作出貢獻?

商業管理層面

我們如何協助下屬在工作當中,實踐他們的公民責任?

機構層面

機構如何在賺取利潤同時,履行企業社會責任?

社會層面

如何能夠構建一個組織型社會及創建社區?

專家如何理解「社會關懷」

方文雄 先生

協成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

Part 1: 企業的目的與使命

Part 2: 企業的本質

關鍵問題並不是「我想貢獻甚麼?」

亦不是「我被要求貢獻甚麼?」

而是「我應當貢獻甚麼?」

– 彼得‧德魯克

輯錄自《21世紀的管理挑戰》P.261

我所撰寫的書中,從最早期到最近的作品,

都有一個共通主題,

那就是現代社會中人的自由、尊嚴、身份;

組織作為個人獲得成就、成長,

與自我實現的工具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,

以及個人對社會與社群的需求。

– 彼得‧德魯克

輯錄自《社會生態願景》P.531

德魯克摘錄

「將社會問題視為業務機遇」

這是每個業務的職責,將改變轉化成創新,亦即是,轉化成新的業務。

而一個可憐的商人,往往會認為創新只關乎科技方面的創新。

會改變和社會創新,在商業歷史上,被認為跟科技同樣重要。

而19世紀的主要產業,在很大程度上,

是透過轉化全新的社會環境 — 亦即工業城市 —

成為一個業務機遇和一個商業市場所得來的成果。

例如照明產業的冒起,首先是煤氣,然後是電力、電車、城際電車,

或是電話、新聞報紙,以及百貨公司等等。

將社會問題轉化成為業務機遇,帶來最重要的機遇,

或許並不在於新科技、新產品和新服務。

而在於解決社會問題,亦即是,社會創新,

因而直接和間接地造福和強化那些企業或產業。

那些最成功的業務,很大程度上是透過社會創新獲取的成果。

輯錄自《管理的價值》

自我反思

我們如何致力賺取利潤的同時,履行社會責任?

行動

列出那些社會問題所衍生出來的機遇。